门窗扇掉角,影响开启和密闭
门、窗扇组装完后或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产生窗扇开启困难,掉角刮框,产生掉角现象。
产生原因:
1、门、窗扇设计尺寸过大,造成扇本身自重过大。
2、框扇搭接量不合适,在窗扇有轻微掉角的情况下就会刮框。
3、玻璃安装不正确,没有正确安装玻璃垫块。
4、增强型钢壁厚过薄或安装不合理。
5、铰链的安装轴线向扇侧偏斜,造成窗扇掉角。

解决方法:
1、塑料门窗要区别于其他材质的门窗,因而设计尺寸有其特殊要求。在窗型设计时应遵循规范中的要求,不能一味考虑大窗、大开扇,而应考虑其强度要求。门窗扇的设计尺寸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T140-2005,JG/T180-2005的要求。
注:如增大门窗扇尺寸,则扇的刚度、五金件等配件的强度须满足门窗的力学性能及建筑物理性能的要求。
2、框扇四周搭接宽度应均匀通常为8mm,平开门扇搭接量的允许偏差≤1mm,推拉门扇的框扇搭接量的允许偏差为≤1mm。平开窗扇的搭接量为8mm,允许偏差≤1mm。
3、玻璃垫块的安装位置不正确而造成窗扇自重集中于角部,使窗扇产生变形。玻璃垫块不仅避免玻璃与型材直接接触,更主要的是将大部分扇重分配到铰链一侧,避免窗扇的悬端受力过大而使扇变形掉角。应合理放置玻璃垫块。
4、应根据国标《JG/T140-2005,JG/T180-2005》中要求的选用增强型钢,并采用合理的安装方法。
5、规范组装工艺,避免“掉角”现象的发生。
推拉门窗扇边不重合,滑轮滚动不自如,门窗扇移动难怎么办?
推拉扇边不重合既影响美观,同时又大大降低了门窗的密封性。门窗扇移动难是推拉窗常见病而且影响其使用寿命。
产生原因:
1、下料计算不准确,焊接熔量不一致,造成尺寸超差,直接导致扇边不重合。
2、推拉框、扇料不直,平直度超差引起推拉扇不水平、不重合;安装时也可造成推拉框不平直而导致推拉扇运行不顺畅、不重合。
3、滑轮滚动不自如,忽略质量因素不谈,门窗扇设计不合理,窗型过大过重,由于滑轮无法长期承受重量,造成转动不自如,进而破坏。
4、毛条过长导致推拉扇重合度不好,但经过长期使用后就会改善。

解决办法:
1、 正确计算并精确下料。
2、型材应保证水平,滑轮在滑动中无上下跳跃或运动,尤其是下边一定要平直,其长度方向的不直度应小于规范要求公差,1m长杆件弯曲度偏差应小于2mm。
3、应保证框与扇的对角线尺寸公差在规范要求的允许范围内,小于3mm,而且尽量避免框与扇的异向偏差。
4、推拉窗扇的尺寸设计应根据型材断面结构的强度来考虑。
5、毛条应选配合适,不应选择过长毛条,不仅造成推拉困难,不重合而且密封不好。
6、滑轮的安装一定要注意同轴度。尤其在扇较宽,滑轮在二个以上时,安装滑轮应注意滑轮滑动方向是否平行。
密封胶条卷边,重叠、断缝、脱槽(特别是转角处)怎么办?
上述问题在实际使用中经常遇到。既有密封条质量的原因,又有制作上的问题。
产生原因:
1、密封胶条卷边有时是由于双层玻璃与压条配合间隙过大造成的,玻璃与压条对胶条的挤压力过小,压不实而造成其易卷边。
2、胶条卷边还与胶条质量不合格有关,胶条过软,弹性差,还有结构尺寸不合理造成卷边。
3、密封条(K条)在转角处重叠断缝是因为剪的方法不当造成的。
4、密封条转角处脱槽是因为型材转角槽口处焊缝清理不彻底,使胶条无法全部进入造成脱槽。
5、在安装胶条时有拉伸现象,造成胶条过短,在冬季或长期使用后胶条收缩造成断缝。
6、安装胶条时有过松现象,在夏季或长期使用后,胶条软化变长,也可能使转角处脱槽。
解决方法:
1、根据型材及压条的配合尺寸来计算玻璃间距的大小。
2、保证所用胶条的尺寸及质量。
3、密封条(K条)转角处修剪出小于90°的剪口,以80-86°为宜,只剪翼缘。在安装K条时一定要避免拉伸式安装,应适当留出伸缩的余量。
塑窗框、扇杆件变形
产生原因:
1) 紧固件型号不对,数量少,排列不规范,钢衬和型材末固定牢。
2) 焊机底板或床身不平,压钳力度不协调,下料角度及尺寸不准确导致焊后相连杆件内存应力而变形。
3) 产品堆放不规范导致塑性变形。
解决办法:
1) 按标准要求设置紧固件(十字盘头自攻钉)间距300㎜交错排开并拧紧,V口及十字处距焊口100㎜处对称加紧固件。
2) 调整机身水平度,使其施焊底板和焊板垂直规方,调整水平前后压钳压力,使其前后压力协调一致,并在下料时调整锯片,加强量测复查。
3) 设置产品专用堆放架等,立式堆放,水平倾角不小于75度。

大洞口门窗(封闭阳台)整体刚度差
产生原因:
1、 工程设计单位末给定门窗的性能指标及主要杆件的配置大样(构造样图).塑窗厂代为设计时,缺少杆件截面几何特征计算,而末选用相应的拼樘料及增强型钢,长细比过大刚度自然差.
2、 门窗主杆件(拼樘料增强型钢两端、转角料增强型钢两端、边框料增强型钢)与样体固定不牢.
解决办法:
1、 首先应按设计单位图纸要求制作生产.当无设计图时,应由工厂技术人员参照标准图选用相应的窗型及杆件配置,并对拼樘料、转角料、边框料的增强型钢的截面及厚度进行设计计算.选用相应截面形式及厚度的增强型钢.
2、 拼樘杆件两端、转角杆件两端、边框杆件一定要采用相应的埋置、焊连栓连的嵌固形式固定在洞口周边。
开窗关闭时铰链、扇杆件翘曲变形.
产生原因:
1) 框扇搭接处的密封条选用过大.
2) 安装后的铰链轴心低于开启轴心.
解决办法:
1) 框扇搭接处的密封条必须参照铰链选择,规格一定要相互匹配;
2) 选择配套的专用垫片垫于铰链底部确保扇启闭轴心与铰链轴心同心.
窗体进水、漏气
产生原因:
1) 窗体末设置气压平衡孔,排水腔及框扇之间呈负压状态,窗体一旦进水易向窗内溢流。
2) 扇边框排水腔部末设置导流孔,玻璃密封条对角、对接处及框扇搭接处渗入的水则从扇压条对角处或框扇搭接窗内侧流出。
3) 排水孔内外壁直通,窗外冷风直吹入框扇间腔内,减弱密封和保温性能。
4) 塑料型材焊口处密封槽口清角不当,使密封条处于经常脱槽状态,影响密封功能。
解决办法:
1) 合理设置气压平衡孔。
2) 合理设置排水导流孔。
3) 设置外排水孔时应将外壁的孔位错开(以外观美观为主)。
4) 合理清除焊口处槽口内的多余焊肉,不得将胶条槽清掉。
纱窗绷纱后产生“收腰”现象,怎么办?
纱窗绷纱后,纱窗框四周向中心凹陷,失去密封作用。
产生原因:
1、纱窗型材断面尺寸太小,强度差。
2、窗纱绷平绷紧后的拉力大于纱窗框型材所能承受的力。
3、纱窗设计尺寸过大,造成强度低,易收腰。

解决方法:
1、如果纱窗框型材断面小、强度低,应将纱网装松一些,以防止变形。绷纱后的效果以窗纱拉平为宜,纱窗平放时平面不塌陷,立放时窗纱以不下垂为佳。
2、当纱窗的高度大于900mm时,应在纱扇型材内腔中加入钢衬或其他材料来增强其强度。如断面太小无法增强,则尺寸不应做太大。
3、在纱窗的中间加一分格型材,减少长度方向上的收腰。


